第3章 急着当大小姐(1 / 1)

东宫娇妾 甜糯 1571 字 20天前

哄得幼弟服下护心丹,明思回了屋,银烛拿出化淤的药膏,催促明思上药。

明思坐在床沿,挽起裤脚,屋子里光线不好,衬得那青紫愈发骇人,银烛上着药眼泪又止不住往下掉。

“我们家银烛怎么成水做的了?”明思打趣了句,用帕子为她拭泪。

银烛吸了吸鼻尖,带着哭腔,“姑娘受委屈了。”

平国公嫡长女,那是何等骄傲的贵女,即便是太子妃也做得,如今却被逼得没名没分地跟了太子。

明思早已看开,“只要自个不觉得委屈,那便不算委屈,更何况也没那般糟糕,殿下玉树临风,位高权重,你该恭喜我才是。”

“都怪孙三公子,姑娘与他本有婚约,却舍弃了姑娘,”银烛愤愤不平,“他忘记当初信誓旦旦地对国公爷说非姑娘不娶了吗?若是国公爷在,定要他好看!”

信阳侯原是平南公的副将,跟着平南公上战场时废了只手臂,得封侯爵,可若非平南公相救,他连命都要搭进去。

为感谢平南公,便为嫡子求娶了明思,平南公初次婉拒了,信阳侯再三恳求,允诺嫡子若得明思终生不纳妾,平南公这才答应。

但平南公出事后,孙家却是跑得最快的那一个,明思连‘未婚夫’的面都没见上。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连祖母都这般待我,我哪里有脸去责怪旁人。”明思不恨孙家,到了绝境方知人情冷暖,孙家庇护不了她,她只能自救。

银烛抹好药,蹲在地上迟疑地问:“姑娘,可要奴婢悄悄去买避子药?”

明思攥着的帕子一紧,缓缓摇头。

回想昨晚,太子似乎并没有做到最后一步,只在她腿\间发\泄了出来,应当用不着避子药。

银烛小声嘟囔:“万一他不纳姑娘入东宫怎么办?”

毕竟现下姑娘没了倚仗,还不是任由旁人欺凌。

明思莞尔,戳了戳银烛的脑门,“那更无需避子药,倘若有孕何愁入不了东宫?”

银烛实在笑不出来,无媒有孕是极大的屈辱,会被人用唾沫淹死,她金尊玉贵的姑娘本不该受这样的罪。

“咚咚咚——大小姐。”周嬷嬷敲了敲门。

明思示意银烛把眼泪擦了,周嬷嬷推门而入,“有一封西北来的信。”

银烛面上一喜,“是国公爷吗?”

明思拆开信,一目十行扫了眼才说:“是孟将军。”

孟绍成乃父亲义子,由父亲一手提拔,是西北赫赫有名的飞骑营主将。

数日前鞑瓦国突然进犯,屠戮西北边境数十座村庄,死伤上千,是孟绍成及时带兵抵御,稳住了局势,否则父亲恐怕不止是流放。

周嬷嬷问:“孟将军怎么说?”

“他说父亲是被冤枉的,但并未解释缘由,只叫我相信父亲,”明思越往后看,字迹越凌乱,“还说得空回京,让我不要怕。”

银烛松了口气,“太好了,孟将军回来,就有人给姑娘撑腰了。”

银烛跟着明思在西北长大,与孟绍成相熟,孟将军待姑娘就如兄长一般,起码有了孟绍成在,那些窥视之人不敢来犯。

“不,”明思指腹摩挲着信笺,秀眉微拧,“他不能回京。”

银烛还没来得及疑惑,明思当机立断,吩咐道:“速取纸笔来,不能让他回京。”

孟绍成回京,西北便会叫人趁虚而入,只有留在西北,对父亲,对她,都是有利无害。

明思不知道这封信会不会被人截停,所以不便多说,只让孟绍成不要回京,守好西北,为皇上尽忠,这样落到谁手里都挑不出毛病。

明思写好信,周嬷嬷将信托人寄去西北,再回来时说:“瞧着附近多了不少巡防禁军,倒是把那些不轨之人给吓跑了,清净了许多。”

周嬷嬷住在这十几载,认得出生面孔,也知道那些人为何而来,自家大小姐姿容出众,哪个男人不惦记,她只能日防夜防,这几日连睡觉都不敢睡死。

银烛下意识看向明思,明思捧着书册沉默了会,能调动禁军的人,除了太子不做他想。

本是急病乱投医,或许这条路未必就是错的。

午后,当明家来人时,明思愈发这样觉得。

“大小姐安好,”平南公府的肖管家带着一脸讨好的笑给明思问安,“小人来接大小姐回府。”

明思膝盖疼,腿上披着条旧毯子坐在床沿看书,没搭理他。

倒是银烛爆竹一般,怒瞪着肖管家,“前几日不就是你把大小姐赶出来,又来装什么好人。”

肖管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大小姐恕罪,小人知错,小人也是照吩咐办事,求大小姐宽宥。”

眼瞧着肖管家把头都磕红了,不像作假,银烛和周嬷嬷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闹得哪一出。

“谁让你来的?”明思把书搁在腿上。

肖管家说:“是老夫人吩咐,当然,大爷和大夫人也盼着大小姐回家呢。”

“呵,倒是稀罕,”明思不咸不淡地笑了一声,“昨日我那样求老夫人都不肯见我,今日倒说什么盼着念着。”

肖管家自然晓得昨日之事,面上一阵青一阵白,只好又磕了几个头,“大小姐息怒,老夫人昨日病中糊涂,这不今日立马让小人来接大小姐,马车已经在外候着了。”

明思抬眸瞧了眼,“真想我回去?”

肖管家点头如捣蒜,诚恳万分,“千真万确。”

“行啊,”明思嘴角微勾,露出一抹凉薄笑意,“那你转告老夫人,只要让二小姐来此跪上两个时辰,我就随你们回去。”

肖管家目瞪口呆:“啊?”

……

“混账!简直、简直大逆不道!”明大爷一掌拍在桌上,茶盏碎了一地,怒气冲冲地指着肖管家问,“她当真这样说?”

肖管家跪地瑟缩,“是……大小姐原话,小人不敢欺瞒。”

“爹爹,我才不要去!”明静芙恼红了眼,“武乐坊那住的都是卑贱之人,女儿怎能受此大辱?”

大夫人乔氏心疼地抱着女儿,“芙儿不哭,明思算什么东西,凭什么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爷,可不能这般委屈芙儿。”

长房就这么一个嫡女,明大爷也舍不得,正要点头答应,坐在上首的老夫人清了清嗓子提醒道:“圣上金口玉言,你们敢忤逆圣旨吗?”

此话一出,屋内死寂,连明静芙都忘了哭。

是啊,那是圣谕!

将明思赶出去好几日了也没事,可不知怎的,今日忽然来了一位内宦,带着皇上的口谕,斥责他们将年幼子侄赶出府,实乃寡恩少义,不堪为人,要他们即刻将明思接回府。

老夫人花白的头发梳着得体的发髻,戴着顶五福抹额,语重心长地说:“皇上想必是怕世人议论,寒了西北将士的心,这事是你太着急了。”

平南公即便有错,稚子无辜,皇上都没降罪,却被明家赶出去,闹得满城风雨,皇上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大夫人低下了头,不敢和老夫人对视,当初是她撺掇大爷尽早将人赶走。

明大爷默了片刻,“是儿子的错,可是怎能让芙儿……”

“你别忘了,爵位空悬,”老夫人截了他的话,反问:“到底是脸面重要,还是爵位重要?”

一针见血。

他们本就是想得到爵位,才把明思赶出去,若触怒了皇上,这爵位还能落到长房头上吗?

明大爷与大夫人都沉默了。

明静芙看着不说话的父亲母亲,顿时瘫倒在地,如坠冰窖。

银烛兴奋地走进来,“姑娘,二小姐当真在外跪着,哭得梨花带雨,聚着好些看热闹的人呢。”

明思头也没抬,“把门关上,别叫外边的人惊着小弟。”

“周嬷嬷已经关上了,”银烛凑到明思身侧,“奴婢打听清楚了,原来是皇上斥责了长房,怪不得他们要来求姑娘回去,活该!”

明思翻着书页的指尖微顿,怔了片刻,出神地看着地面,于她不可能的事,对太子来说却轻而易举。

权力可真是好东西。

这是明思第一次意识到,她渴望权力。

两个时辰,天都黑了,明思才松了口,让周嬷嬷与白榆抱着两个小的先上马车。

肖管家带着十几个家仆候在外边,将跪在地上的明静芙围成半个圈,圈外不远不近地站着围观的百姓,正是闲下来用晚饭的时候,人比一开始还要多。

银烛扶着明思出来,家仆让开条路,肖管家殷勤提着灯过来,“大小姐留心脚下。”

明静芙险些将眼睛哭瞎,一双眼红得泣血死死地瞪着明思,恨不得咬下一口肉来。

从小到大,她就没有受过这么大的屈辱,她的脸面算是丢尽了,从今以后便是京城贵女中的笑柄,这都怪明思!

明思将她的愤怒与怨恨纳入眼底,在她身侧站定,看着她带泪的眼睛,耐人寻味地说了句:“急着当大小姐,你还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