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咄咄逼人(1 / 1)

顾重林敏锐地察觉到李承乾的气势有瞬间的转变,只是等他想再好好看清楚时,李承乾已然恢复成人畜无害的模样。

“小殿下所言的马掌,莫不是马穿戴的鞋靴?”

顾重林按着字面意思漫不经心开口,好似就那么顺嘴一问。

李承乾笑笑,没有回答倒是反问顾重林:“你这行商的本事实在是大,西域白叠子能得,西域宝马亦能得。”

顾重林摆手满脸憨厚:“都是靠友人偶然得之,行商行商,出门在外又哪里会没一两个朋友呢。”

太安村时他便觉此人精明,果真是人不可貌相。

李承乾压下眉眼,就着行商的话题接口,直接略过马掌一事,就好像他从未提起。

二人心知肚明装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怎么聊到了顾重林下一回打算去的地方。

“前几日突厥来势汹汹,我已把阿耶接进长安求个安稳,估摸没几日长安就要戒严了,我打算等这一次突厥走后南下,听说南边靠近泉州那一带新发现了个井盐。”

唐初虽则禁止贩私盐,但好在采取的是盐池盐井官方与百姓共取之的政策,也不收税,故而顾重林说想要去看看井盐李承乾并不奇怪。

只是南方泉州……莫名的念头闪过脑海,但还未等李承乾理明白自己的想法,远远就传来顾十二兴奋的声音:“小殿下,陛下来了。”

斥候来报,突厥至多五日便要进寇武功,李世民方方安排好长安城中的一应城防,将前线尉迟敬德大败突厥侧军的战报过了一眼,就听得顾十二来报的西域宝马。

正巧无事,李世民索性就跟着顾十二走了一趟,等回程顺便过问一下立后的具体事宜。

越是突厥兵临城下,他所要向突厥颉利可汗展示的态度就越要满不在乎借此稳定人心。

当然,这么着急立后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原因,另外一方面便为若是出意外,整个大唐的后方也能有人撑着。

当然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私心,他与观音婢成婚十三载,观音婢为后的日子也恰好是在他登基之后的第十三日。

想着观音婢,李世民的面上露出抹浅淡的笑意。

“陛下。”

顾重林行礼后便自觉牵过马。

“好马!”

李世民大步走近,一眼就瞧中这匹尚且带着野性的宝马,心中暗叹这顾重林送的这一手还真真是送到了他的心坎上去。

虽则李世民没有计较他先前对李承乾的不敬,但如今送上门的好马他当然不会拒绝。

李世民摸过宝马肩背,感受着它紧实有力的腰身,一路往下,四蹄乌黑透亮,是顶顶好的品种。

原先对着李承乾满脸不耐的马也真是能伸能屈,仿佛是知道眼前这人不好得罪,虽则还是桀骜非常,但身体倒是实诚任由李世民抚摸。

只是一张马嘴绷得紧紧的,马尾烦躁甩着。

李承乾暗自撇嘴,心说这马也会看碟下菜,瞧他好欺负刚才还给他撅蹄子,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马。

李承乾鄙夷的目光实在是太明显,明显到那马都能清晰感受到,偏偏李世民此刻还附掌大笑:“这样一匹好马,我也是沾了承乾的光而得。”

马嗤嗤吐气。

勉强屈居李世民□□,可以。

叫它跟那个小身板的家伙扯上关系,不可以。

所以马儿昂首长鸣,再一次撅了蹄子,想要在李世民跟前落落李承乾的面子。

事发突然,顾重林反应很快,刚想上手将它驯服,谁料李世民比它反应更快。

身形腾转间李世民踩镫上马,他毫不犹豫一拽缰绳,马蹄高高扬起重重踏下,溅起薄薄一层尘土。

电光石火间李世民已然稳稳将马制服,在场众人回神之际只余它低声哼哼,半是委屈半是不满。

李承乾:……

委屈给谁看呢,我还是李世民亲儿子呢,一匹马这么茶成精了不成!

李承乾深吸口气决定不跟匹马计较,正事要紧。

他小心翼翼挪到李世民跟前,一双黑眸中是满满的好奇,仰着头小声道:“阿耶,这马怎么不穿鞋子?”

顾重林心中一动眼眸微眯,不动声色打量正装作纯良的李承乾。

李世民摸摸马儿鬃毛好笑道:“马与人不同,要如何穿鞋子?”

李承乾轻“啊”声,歪歪脑袋似童言无忌:“可马要走路,人要走路,这难道不是相通的吗?”

话落李承乾蹲下身子,一双眼在马蹄上徘徊:“人若不穿鞋在外头走上一遭,碎石山地这脚不得被磨破?”

李世民微蹙眉心:“马蹄坚硬不会……”

话虽如此,但说到一半李世民显然是想到了什么,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抚摸着马鬃毛的动作越来越快。

说起来他忽然想起幼时看过的杂文,春秋至汉时确有人尝试过在马蹄上包裹皮革。

且马蹄虽坚硬,但跟马几乎过了半辈子的李世民又如何不知晓目前单匹战马根本做不到长途跋涉,只能短距离冲袭,正是因为这马蹄的损耗。

不仅如此,南方地带气候偏湿热容易造成马蹄损伤,这也是南方难养马的原因之一。

若是……

李承乾见状唇角勾起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可日积月累这马蹄也会被磨破吧?”

“肯定很疼。”

李承乾的声音可怜兮兮,但他的目光却是狡黠。

别人没发觉,那垂着脑袋的马倒是看得清清楚楚,马喘着粗气只恨自己不会说话,不能向它勉强认同的主人控诉这个心口不一的小子。

李世民抚摸马鬓毛的动作渐慢。

李承乾托着腮自言自语:“人穿草鞋皮靴,如果马要穿鞋肯定不能用这些,要牢固坚硬……铁吗?”

“可又要如何将其穿上?”

“绑缚不行,钉子吗?”

李承乾晃着脑袋:“人穿鞋能走得更稳走得更久,马穿鞋会不会也一样呢?”

“阿耶,我知道我这想法被别人听去肯定又要议论我发滥善心,我也只讲给阿耶听。”

“青雀丽质先前与我讲,因着那两次昏迷,宫中已经有不好的流言说我性子柔弱,可我只是……”

委屈巴巴的语调,可怜兮兮的神情,这欲言又止的模样反而叫李世民按耐住心中的狐疑。

李世民长舒口气,只觉得此刻的胸腔敞亮非常。因着李承乾的话,一个隐隐约约的念头钻入脑海,搅得他激动非常,恨不能当场就将自己脑子中的雏形给实现。

李世民翻身下马,将缰绳丢到垂眸遮掩自己表情的顾重林手边,他一把从地面将李承乾拔起,高高半举空中。

李承乾猝不及防死死环住李世民的脖颈。

说不清的羞恼与一闪而过的连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欣喜涌入四肢百骸,顺着血液一路往上,爬遍他的双颊,让他红透了脸。

李承乾鸵鸟样将头搭在李世民的颈窝,低声喃喃:“阿耶我都八岁了,放我下来。”

话落他目光不自觉落到那匹吹胡子瞪眼的马上,他摆上鬼脸。

哼,都说了我才是李世民亲儿子,你这匹绿茶马就歇歇争宠的心吧。

李世民朗声而笑,伸长手让李承乾无路可逃,又故意用自己下颚的胡须刮蹭李承乾细腻的肌肤。

到最后,也不知道李承乾通红的双颊有几分是因为害羞,有几分是因为李世民的磨蹭。

“我只是高兴,我儿方才那话哪里是柔弱,分明对我大有裨益。”

李承乾的这个思路很对,甚至于想要做出成果也并非一件难事。

大唐周边蛰伏敌国数众,他本就对马政万分看重。若无好马,便少了对敌的一大杀器。

可王朝初年天下才平定没多久,百姓尚要生存,开源开不了多少,故而只剩下节流一法。

若是所谓“马的鞋子”功成,不单单是能减少马匹的损耗,更重要的则是战术的改变。

马蹄无保护往往承受不了长途跋涉,更多的时候马匹是作为一种短距离突袭的武器。

可若是马蹄有保护呢?

意味着损耗减少,意味着马匹就算长途奔袭也能反复使用。

意味着骑兵不单单只能短途奇袭,意味着骑兵可以成为长途奔袭的战略型兵种。

不论是损耗的减少还是兵种的改变,这都是质的飞跃。

李世民沉吟,不过这个法子倒也有缺点,便是制作太简单了,敌人只消看一眼就可轻易学去。

但若此因噎废食,也只能说一句愚蠢。

这马鞋用铁而制,突厥不是不会炼铁,甚至水平不算低,但相比较大唐,突厥当下松散的政体注定他们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铁矿锻造。

而这东西首次登场,必将会是在关键战役上一战定鼎。

到那时大唐震铄天下,就算周遭国家学到了这法子又如何?

核心产铁资源地已被大唐控制。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且技术行不行另说,大量铁矿人力供他们炼制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而唐却可以稳居中央随时插手。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是具体的形制样式以及该如何钉入马蹄,尚且需要铁匠与兵部一起商议。

正当此时,一个行色匆匆的内侍上前。

“陛下,高公求见,说是要与陛下商议水利之事。”

“行你先退下,告诉士廉我马上到。”

高士廉,这不是他娘长孙皇后的舅舅吗?

一个曾经看过的史料倏然蹦出。

李承乾嘴快过脑:“阿耶,舅公先前是不是因着得罪炀帝被贬交趾?”

李世民掂掂李承乾像是寻到了玩孩子的乐趣:“怎么突然提这个?”

李承乾扒拉脑海中的记忆道:“听闻舅公回长安后便时不时生病,阿娘与舅舅一直担忧不已。儿先前看书知那交趾之地人烟稀少山地环绕,多障气多蚊虫。”

李世民不再举着李承乾,反倒是将人托在胳膊上柔声询问:“所以?”

李承乾左右看看,见在场人都是知道他去过太安村的,他也就毫不避讳:“所以我先前好不容易出宫一趟,特意寻人问了交趾甚至更加往南之地的详细,想要知晓从那回来的人都是怎么调理身子的,可谁知还真叫我撞上一个祖辈出身泉州的人。”

闻此顾十二好奇偷摸打量一眼李承乾,他种牛痘拢共也就躺在榻上半月,后面他都跟小殿下形影相随是半点不知这事,小殿下这半月还真是不消停。

李世民挑眉:“承乾这两月过得属实精彩。”

李承乾忍住不自在拖长音撒娇:“好不容易出宫一趟嘛。”

李世民点点他的鼻子:“又不是不让你出去,但你到底年岁小不安全。”

李承乾嘻嘻笑道:“阿耶这话我可记住了。咳,话说回来调理的方子没打听到,倒叫我打听到件趣事。”

“先前因为曲辕犁忙忘了,今日听到舅公才想起。”

“那人对我说,泉州因着靠海常常与南边经商互通往来,偶有提到交趾再往东南的林邑。”

“听闻有因海难流落我朝的林邑人吹嘘,他们那儿的破土破地居然有能早熟耐旱产量高的稻,一年两熟三熟都可以。”

“谁也没见过,那人是当笑话讲给我的,可我却觉得不对。”

“虽则我不了解林邑,可越往南环境越恶劣我还是知道的。”

“无风不起浪,说大话也不该是往这般方向,况且还有详细特征,所以我觉得此事未必为假。”

“阿耶,若是林邑的土地都可种稻,那我们大唐呢?”

“是不是可以一年多熟甚至北方少水之地也易种稻?”

李世民凝视着兀自陷入兴奋的李承乾:“承乾,凡事讲求证据,若是真有此稻我必会大力派人找寻。”

“但没有摆在眼前可见的,如你所说,或许只是一个可能,或许只是一嘴玩笑,或许一年两年甚至五六年都找寻不见。”

李承乾显然听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他不由着急:“可……”

李世民摇头打断,放下李承乾从一旁书格中抽出一幅舆图,哗啦一声摊平在所有人面前。

李世民指节轻扣桌面,一瞬气场凌厉非常,甚至带了点咄咄逼人的意味。

“好,朕先假定此稻确实存在,那朕便来问问你。”

此时此刻,他们不是父子而是君臣。

李承乾喉结滚动,殿内肃杀的氛围有些让他难以招架。

“阿、陛下要问什么?”

“林邑并非小国,任何一种稻种亦非全域可种。你只言需在林邑境内找寻,那么具体何州何县,东南西北又是何处何地?”

李承乾攥紧手心,他不知道。

李世民轻睨舆图,指尖一点林邑:“林邑距大唐数千里,虽臣服于我朝但到底非我国土不知详细。你要朕派人南下,这可不是打仗有现成的关隘要道,需得深入林邑民间。”

“引进稻种自然并非小数目,那么路如何走稻种如何运,水路还是陆路?”

“陆路,你也知晓南蛮之地多山多泥沼多瘴气,不仅难以行路更是危险重重,人少则风险甚大连稻种都无法保证自林邑运入大唐。”

“水路,你知晓何时何季风浪小吗,你知晓在茫茫海上又该如何规划路线安全往返吗?”

李承乾猛然闭眸,他不知道!

李世民丝毫不给李承乾喘息之机:“派人手寻找,派何人而去?”

“若是府兵,隋末乱世后南方各州县本就兵丁稀少,且间或有蛮獠流窜反叛,短时间内抽不出人手。”

“若是商人,商人大多重利惜命,拿不出切实凭证便要人家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为你走一趟林邑?”

“若用皇权强压,呵,天高皇帝远,本就无真切凭证的东西若是找不到,又怎知他们是否尽心而非佯装好面?”

李世民垂眸,语气不带一丝波动:“呵,真假不明的传闻,轻率盲目的计划。”

“你连朕尚且无法说服,何况群臣?”

李承乾面色泛白,他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李世民叹气,看着眼前快哭出来的李承乾止住了逼问。

李世民弯腰温柔地捧起他的脸,轻轻抹去他眼角的湿润,嗓音低压带着哄意:“莫哭。”

李承乾一头栽入李世民的怀抱。

分明先前被那样咄咄逼问李承乾还能装作无事,可李世民的一句哄却让他再忍不住委屈。

这是他前半生从未体会过的父爱,这是他的父亲,是他可以肆无忌惮依靠的港湾。

他贪恋这个怀抱。

李世民轻抚其后背,所有的锋芒在这一刻尽皆收敛:“承乾,政策命令不是儿戏,人命钱财亦并非数字。”

“我所说的问题如需解决背后所耗的人力钱财你算过吗?”

“我不是不愿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是这一切都不应该在大唐初建时提起。”

“前有隋末乱世,大唐立国后曾粗略统计全国户数不过两百余万。”

“从隋时的八百九十余万跌到这个数字,纵有隐户逃户,可这背后何尝不是百姓血淋淋的尸骨。”

“遑论周遭国家虎视眈眈,突厥、吐谷浑、高句丽……人人都想从我大唐身上咬下一块肉。”

“我不可能在当前因为你的一家之言供养这样一支南下的队伍。”

李世民语气认真,是在安抚他,是在教导他。

“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

隋朝看似盛极一时,可还不是其亡也忽焉。

可不惜哉?

可不慎哉?

李承乾叹气。

果真是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他潜意识里把治国当做战略游戏,实在不妥。

李世民轻哄:“泉州潮州交州等地均可派人于商业往来中一点点探清楚林邑的详细情况,一点点摸索合适的道路。”

“看看那林邑是否真有神奇的稻种。”

“若有,则不打无准备之仗。等一切就绪大唐也已慢慢走出百废待兴的局面,钱财人力便也不缺了。”

“慢慢来,不着急。”

李承乾闷闷的,刚想点头谁料意外发生。

“陛下,某愿为殿下前往,甘为先驱。”

“愿替陛下一试可能。”

一片寂静中,沉默不语的顾重林轻笑,似漫不经心似认真,他躬身行礼。

顾十二大惊,一把拉住顾重林的胳膊:“大兄你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