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橙星砚的个人素质不谈,在各个APP上发帖子给罗艾迪的小摊打广告,的确是见效最快的办法。
而且,橙星砚查了二中附近的地图之后,在标签里面加了附近几个大学的名字,增加同城大学生搜到的概率。
不仅如此,换个标题发了好几个推广帖之后,橙星砚还理直气壮加上了类似“我的平价好物”“吃遍一座城的烟火气”“学生党”“宿舍党”之类的标签。
没有谁再比摊贩老板更爱大学生们,这些价格不敏感,情绪价值给足,只要好吃其他都不重要的消费群体,足以解决罗艾迪的备货量了。
王冰就是刷到帖子的一员,作为上午最后一节课,她已经饿的眼神有些发飘,整个人有气无力支在桌子上,再次后悔上学期为什么要选这个时间点的课。
这个时候,想必食堂已经迎来了第一批食客,最热乎的、最新鲜的饭菜快速减少,等她再去的时候,很多小炒都已经变成温的,或者直接凉下来,连米饭都没热乎气了,变得发黏和过度吸水。
面食、粉类窗口也是类似,虽然面条和米粉是现煮的,但各种浇头早就盛出来,可能还会结一层油膜。
虽然现在天气也不冷,王冰吃冰淇淋和雪糕的时候也挺欢快的。
但是,冷饮、凉菜这些,和热菜变凉发腻完全是两个概念,王冰还是比较挑剔的。
“中午吃什么?要不点外卖?”
旁边的舍友也饿得不行,平时这个时间没课,她们在宿舍里反而不饿,能悠闲琢磨午饭吃什么,但现在听着专业课,哪怕耳朵只灌进去一半,大脑都开启了高速耗能模式,饿的特别快。
“我就想吃个现做的,要不去旁边小吃巷里面找家盖码饭吃一下?”
小吃巷是学校外面的餐饮一条街,有家盖码饭不错,招牌的血鸭和香干炒肉都好吃,就是吃了,容易上火,而且她们宿舍总去吃,每个人都为老板冒过痘。
“……这都快夏天了,吃个别的吧,我上次冒痘快一周才下去。”
“那吃什么?你出主意。”
饭搭子的第一宗罪,就是光否定不给建议,王冰也觉得只摇头不说吃什么有点理亏,就摸出了手机。
同城帖子,在这个时间段加上关键词和标签,更容易被刷到,王冰扫到的是“老板攻略贴”,发帖人一看也是闲着没事干的大学生,看发言也是个活泼开朗的姐妹,发现一个很好吃的凉皮小摊以及社恐老板。
凉皮好吃,小老板也很好逗,大家都是年轻女孩子,调戏两下怎么了!
谁还没有吃过凉皮,王冰不觉得这家被夸的凉皮能好吃到哪里去,但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但很好逗的社恐女老板,那可以去看看。
反正她和舍友下午没课了,这个凉皮摊离的也不远,那刚好可以去看看。
这会儿,她俩又没有那么饿了,可以坚持到看到社恐小老板了!
舍友很难评王冰的计划,但还是愉快同意,加入进去,准备下课之后就直奔凉皮摊。
比这两个女大学生更快的,其实是水站老板和其他几个小摊,他们接了罗艾迪送出去的凉皮,客套两句之后,看小吃车擦得格外闪亮,出于对清洁值的认可,但不带半点期待感地拆筷子一尝。
嗯,一尝一个乱吱声。
(嚼嚼嚼)嗯?这个凉皮怎么吃起来又有点弹牙,又有点筋道,却还带着浓郁面香味呢?这么一吃,仿佛自己之前吃的凉皮都是面食的尸体!
黄瓜丝,绿豆芽吃起来没有半点异味,连胡萝卜丝都只有清甜和爽脆,(嚼嚼嚼)胡萝卜生吃居然这么好吃吗?这哪里买的菜,小老板食材备的太好了吧!
调料和麻酱是不是独家秘方啊?怎么有香味却不糊口!
酸、辣和蒜水、香菜这些明明很刺激的味道,放在一起没有任何冲突,反而在麻酱的协调下友好合作,共同攻陷味蕾。
而且,数量不多的面筋,更是点睛之笔。
口感和以前吃的也不太一样,本来是类似蜂巢一般,多孔容易吸汁的结构,就很难保留咀嚼感,但这里面的面筋,有点像是烧烤店的烤面筋口感了,不像是泡沫压缩,反而吃到嘴里有种安心感。
要说缺点,那就是整体的份量一般,面筋也有点少。
但这个价格算上味道和新鲜食材,那真的不算贵,而且听人家小老板说,这凉皮和面筋都是早上自家蒸烫出来的,所以面筋的总量只有这么多。
在家洗过面,做过凉皮的朋友都知道,面筋来自小麦蛋白。
大面团在水里洗好几遍之后,就只能剩一小点了,面筋不单独买谷朊粉另做,的确洗不出来太多。
都是做生意的,谁都能大致估个成本,尤其是凉皮都是手作的,那更划得来了。
这小老板的手艺这么好,吃到就是赚到,多要点汤汁,往里面拌个凉菜也好吃啊!
王冰和舍友按照帖子,总算找到罗艾迪的小吃车时,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了,正是吃完一份立刻打电话摇人的水站老板和家人,以及旁边被推选出来再帮忙买一份的酸梅汤老板。
“居然已经有人在排队了,幸亏我俩跑得快!”
拽着舍友,王冰跑的大喘气,却不忘牢牢站在队尾再说。
看来帖子说的果然没错,虽然小老板社恐,但来晚了,真的就被排队的顾客买完了。
“不过小老板是真的社恐啊,为什么摆摊要藏在这里,要不是这个水站比较明显,我俩都没找到!”
王冰看小吃车整洁又干净,旁边贴着的收款码上面,有着提醒顾客付款前,先说忌口的提示,莫名被戳中笑点,然后拿手机拍了一张。
果然和刷到的帖子那样,小老板主打一个随缘摆摊,干净卫生话少且藏小角落。
8210是看着橙星砚发帖的,不得不为人类的说话艺术鼓掌,看看,怎么把罗艾迪摆摊不会招徕生意,没抢到好地点的缺点,加工成老板个人特点,标签化增加趣味性和记忆点的。
橙师傅,你上份工作真的和娱乐圈营销推广没关系吗?
水站老板他们不像大学生那样,轻易相信刷到的帖子内容,直接就跑来探店,之所以齐聚在罗艾迪这里,多亏刚才那一份赠品的功劳。
吃过才有信任,好吃又不算太贵,他们也愿意再来一份。
罗艾迪这里的种类比较少,其他凉皮摊会卖的擀面皮、牛筋面、凉粉之类的东西,她这里通通没有。
所以就有热心顾客,会提议老板多准备点食材种类,还特别不见外推荐,明天想吃什么,给老板充足的明示。
不知道为什么生意突然好起来的罗艾迪,这时候双手拌的飞快,并感谢自己习惯戴帽子戴口罩,她只用连连点头就行,不需要真的和顾客解释,自己一个人做不来那么多种类。
遇到实在社牛的顾客,她就闷声回应,明天就会加新品,一定加。
“老板,我们要两份,直接拌就行,一个正常辣,一个不要辣,都不吃香菜!”
送走至少提着五份凉皮的酸梅汤老板,总算是轮到王冰她俩了,尤其是这会儿其他看到帖子,或者单纯看到这里排队来凑热闹的顾客,已经排起了队,更让她松口气。
还好跑得快,要不然就排不上了。
顾客的用餐习惯其实很好培养的,因为水站老板他们买的时候,罗艾迪都会指付款码旁的提醒,先和她说忌口,所以后面的顾客就知道了,付款前先说忌口,再扫码等罗艾迪切凉皮和夹菜,最后开拌。
吃辣和不吃辣的,是分开的两个不锈钢小盆。
罗艾迪摆摊的时间不长,可她拌凉皮的动作真的很熟练,手一拨就知道凉皮的大小份,筷子一夹就是对应的配菜,配料的时候更是头都不抬,手挨个打过排排站的调料瓷瓶,最后再根据顾客要求,调料水分装还是直接在小盆里面开拌。
她站在干净闪亮的小吃车里面,就和什么餐饮小游戏的出餐画面似的,还有排队的食客拿手机拍一段。
大家对小摊美食的包容度其实很高,只要美味,别的都不重要,毕竟都来吃小摊了,还讲究个干净卫生和环境嘛!
可小老板爱干净,整个操作台有什么酱汁或调料水掉了,立刻收拾干净,两个不锈钢盆外侧也是闪闪亮的,连要求直接拌的食客,接过纸碗的时候,边缘都不会有什么蹭上的汁,凉皮和配菜都乖乖待在里面,没有张牙舞爪乱成一团,这没吃到嘴就看着有好感。
王冰她俩来得早,先坐上了唯二的小桌子,然后手机先吃,拍照之后才拿起一次性筷子。
两个人吃之前,还在说发舍友群,让另外四个看看她俩的午饭,结果凉皮一到嘴里,手机就放桌子上再没有拿起来了。
“嗯?这是什么凉皮,为什么感觉很活蹦乱跳,我之前吃的凉皮,都是什么千年老尸吗?”
王冰甚至还回头看了一眼小吃摊的牌子,美味凉皮,也没写什么特殊的宣传词,那为什么这个凉皮的味道,和她以往吃过的都不太一样,是以前自己被凉皮老板们辜负太久吗?
“哇,这个好吃,应该是自己家里做的,啊不,比家里做的好吃。”
舍友自己在家也做过凉皮,一吃就知道,这熟悉的口感是来自纯手工,而且这个调味实在太妙,她甚至有点想留到下一顿,用这个剩的汤拌个面吃。
来自面食大省的她,留点汤下顿拌个面,就是对美味的最高赞赏了。
还在排队的食客,基本都是刷到帖子或看排队来凑热闹的好奇星人,看已经吃上的人,露出惊讶然后狂扒的样子,就知道味道肯定不差,更是着急了,怎么还没有排到自己。
罗艾迪手臂发力,拌得都快出火星子,出餐速度极快,可队伍居然没有半点减少,还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再加上旁边的中学已经放学,不想吃食堂的学生来南门这里转转,一下子就看到了拐弯那里排的队伍。
“嗯?那里在排什么队?”
“怎么摆摊摆到那么偏的地方了,走,去看看在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