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闰了一个二月,是以端午要比往年更热些。
晨起,虞蘅将红纸包的艾叶剪成老虎形状,插在门板上,又给食铺前也贴了一张,回来时,看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插上了艾草与菖蒲。
这是汴京时下过端午流行的“粘艾虎”,以求避邪毒。
阿盼起来,先看到家里这一幅,站在面前琢磨了许久:“这猫长得倒威风,只是蘅娘子,为何脑门上有个字哩?”
……行吧,“大猫”也是猫嘛。
靠虞蘅“扫盲行动”,阿盼也认得些简单字了,市面上的话本,有一半都是图画,连蒙带猜竟然也能囫囵看懂。
学会这项技能以后,她便沉迷于看话本来消遣睡前时光。
许是看多了影响精神,昨儿晚上才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成了那话本中佳人身边的丫鬟,佳人遇上落魄秀才,好心资助,秀才飞黄腾达却忘恩负义,抛弃恩人另择高枝,自己遍是那才子佳人中间帮着传信的“帮凶”,气得她蹬腿醒来。
醒来后阿盼对上虞蘅正掬水捧着洗脸,刘海被打湿了一绺,别在耳后,露出白白净净一张芙蓉面,阿盼还有些不太自然。
日日对着蘅娘子,梦里那佳人自然也是蘅娘子的模样,想起蘅娘子在她梦里终日以泪洗面……阿盼一阵心虚。
神思恍惚着,竟然将漱口水和着牙粉一并吞了下去,咳咳咳……辣嗓子!
蒸粽的香味从厨房传出来,阿盼洗漱过后循着摸到了蒸笼前,心痒难耐:“蘅娘子,这些都是今天要卖的啊?”
虞蘅笑道:“吃吧,短不了你吃的,你若能吃完,我再蒸一锅。”
一锅可有好几十个呢,阿盼当然吃不完,可就喜欢听虞蘅这样紧着她说。
虞蘅也是这个年纪过来的,知道,青春期嘛,就想当别人眼里最要紧那个。
阿盼围着锅边挑了一个赤豆小枣的,一个白粽浇上糖酪,配一碗从市井买来的豆浆,吃得八分饱,特意留出肚子来,是为了午食在外头好多吃些。
自从换到城里来住,虽然屋舍不如原先的大,但有一点好处就是新厨房又大又敞亮,连锅底都簇新,还有厨房里的高矮橱柜,每口都又大又深,能放好些存粮。
虞蘅是有些仓鼠属性在身上的,阿盼经历过灾年,挨过饿,也很赞同她屯粮的做法。
为了防鼠虫,入夏后,虞蘅每日都会往角落熏樟树枝、撒薄荷油,特别放油放肉的地方会多多撒些,虽不知成效几何,但就目前来说,还没见到过明目张胆偷吃的耗子。
今日是端午,眼下民间过端午会系百索、插艾草,除此之外,皇家会举办龙舟赛,在这天开放金明池,官民老少都可前去观赛。
虽然天气炎热,可或许能够瞻仰天颜,这样难得的机会,汴京的小老百姓们大多都不会浪费。
何况即便偶遇不了圣人,能赏赏金明池的夏景、游游御苑也是好的。
虞蘅少不得也去凑凑热闹,昨晚就提前蒸好了角黍,甜的咸的各种口味,一直捂在蒸笼里,今晨起来吃了一个,江米已经蒸得软糯黏嘴了,红枣也格外香甜。
阿盼吃完又去喂鸡鸭,虞蘅则将粽子打包分好,装进篮子里。她准备挎着篮子拿去金明池外围叫卖。
为了方便区分,卖的时候好拿,甜粽都包成了细长秀气的条形,咸粽则是饱满均匀的小三角,各有三样口味,蜜枣的、黄米的、还有蘸糖的白粽,蛋黄肉的、板栗肉的、还有鸡肉粽。
都是两人爱吃的口味,卖不出去还能留着自家吃。
江米黏糯,吃着容易口干,另还有一桶掺了碎冰的绿豆甘草凉水,待到冰化尽了也没关系,虞蘅还有替补的法子,加些薄荷进去煮,放凉了一样爽快。
虞家自然没有窖藏的冰可用,都是每日听见外面街巷传来贩夫挨户叫卖私冰的动静,这才买点。
冰价虽然贵,可最热这两个月是断断省不了的,若因此热坏得热射症,那可划不来。
她们也不学大户人家整日在室内摆大盆冰降温。
阿盼大步如风地走进来:“蘅娘子,蘅娘子!”
“怎么了怎么了?”她叫得急,虞蘅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忙问。
“这鸡公都热蔫了”阿盼拽着那只热蔫的鸡脖子进来,火烧火燎道,“今晚便炖了吧?”
“……”这个理由叫虞蘅没法拒绝,
“你想怎么炖?”
“就做上回做过那鸡公煲。”阿盼满眼放光。
说起鸡公煲,也是许久没吃了,上回还是因两只公鸡打架,斗死了一只,等虞蘅二人回来时已经断了气,这才拿来做了当天的食材。
虞蘅想起鸡公煲的滋味,也有些馋了,却不能在婢子面前表现出来,否则明日说不定又有“中暑”的家禽,岂不乱了套。
她佯装为难地思忖了好一会,直到阿盼将最热最累的烧火和拔毛活计都揽去,这才答应下来。
阿盼以为自己小心思没被瞧出来,越发地高兴。
虞蘅瞧她蹦跶背影,失笑摇摇头,阿盼先前刚到她身边时还会有些紧张,现在却越发孩子性了。
手里算有了些钱,两人出门后雇了辆牛车,节省不少搬运的力气。
虞蘅也是算过账的,雇车不过十几个子,若将太多时间花费在路上,褥子里捂着的冰都化了,多不值!
坐车并不光为自己享受,也是变相省钱了。
金明池好生热闹!
还在十几丈开远,牛车便驶不动了,阿盼探出半个身子往外看:“蘅娘子,前头一窝蜂的人,堵住了。”
前辈子阻拦虞蘅节假日出游的最大罪魁祸首就是堵车,却没想到在工业革命之前,大宋人民出行也得堵一堵怡情。
好在也没有多少路了,二人干脆下车,车夫好心,见她们两个小娘子搬得吃力,便将牛赶到一旁的槐树下系好,帮她们将东西都搬到了金明池苑的西口。
平日摆摊,人人都想往城内走,今时今日却掉了个头。
金明池周长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曲水湾环,布置得很是幽雅,平台曲榭,尽是高高低低的太湖石,叠成假山,衬着参参差差的树竹。①四周有围墙,平日禁止百姓出入,池中建筑多在水上,建筑之间由设在水上的桥廊连接,两旁挂着十步一盏的羊皮玳瑁宫灯。
虽说今日向百姓开放,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去的。譬如园林中心的巨型仙桥,又譬如桥尽头处崇楼叠阁的“五殿”,那是官家的起居之处,有禁军把守,一旦靠近就会被警告,先是眼神,再是劝告,若不听——
到底不是新中国,还没人敢不听试试。
隔着桥对望,那边的临水殿传来袅袅丝竹声,看来是官家在宴请群臣。虞蘅挑了个地方,背对着水面波光,太阳便没那么刺眼。
走了这么久也累脚,便展开从家带来的布铺在地上,无视众人眼光坐下,开始了今日的买卖。
选择今日来金明池卖粽子的摊贩可真不少,大家都卖,不乏有粽子形状特别精致的“巧粽”。
样子好看,馅儿却普通,不过两粒小枣而已,捏成帆船模样,要卖十几文一个。
竞争对手这样多,好在虞蘅很有先见之明地带了炉子。
点着炉子,开始热粽子,小锅咕嘟咕嘟的时候,香味也飘了出来。
粽子的香味或许不如包子那样张扬热烈,经过箬叶的裹缠,江米、咸蛋黄与卤肉的味道变得沉稳,只在方圆几十步以内撩拨人们肚里的馋虫。
早上才吃了那么点,现下又走了这么多路,阿盼肚子早饿了,才坐下,便剥开一个板栗肉粽吃起来。
头一天蒸了好几时辰,剥开的时候,那外头包裹着的箬叶好容易与江米分离,都拉出细丝了。
路人瞧了,闻见味儿,顿时也想起来,哦,今日是该吃几个粽子,去去毒。
见虞蘅这儿花样选择多,一郎君买了好几样,并绿豆甘草薄荷饮子解渴。
结果饭食,先将竹筒里饮子一饮而尽,擦汗道:“好痛快!再来一筒!”
这会子冰还没化完,喝完后肺腑都通透了,吸气时带着薄荷的凉意,简直是炎炎暑日里的救星。
因为重,外加冰存不了多久,虞蘅并没有准备太多饮子,结果最先卖光。
剩下吃了粽子黏嘴口渴的,只好去别的摊位上买水买茶。
卖得最好还是甜粽,赤豆粉烂粉酥,蜜枣蒸出汁水,甜味渗入江米里,原本雪白的江米被浸染成微润的淡黄色,加热后,吃起来整个粽子都带了淡淡的馨甜。
咸粽子卖得也不差,最经典的蛋黄肉粽,到中午时就几乎卖空了,选择板栗肉粽的人也很多,经典适口,老少咸宜。
里头的卤肉是虞蘅特地挑过的,肥瘦参半,吃起来不至于肥腻,又不会完全瘦肉般塞牙缝。
原本准备了一天的量大半,下午时就卖得七七八八,只剩零星几个。
不过到了下午,龙舟已经赛完了,游园的人渐少,中午又都吃了东西,遂没几个光顾生意。
就在虞蘅也意兴阑珊、昏昏欲睡,准备跟阿盼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有些眼熟的客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