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当时的老百姓,估计什么活都不想干,心思全拿去看皇家的八卦了。】
永兴帝:“......”一个皇帝,亲自下场辟谣,是嫌谣言还不够多吗?!
大臣们:“......”这,这有流言是得澄清,二皇子没做错,但也不对,应该说他压根就没必要自己下场。
亲自下场辩论,真的只会越描越黑。再则,二皇子太急了,他的行为简直就是开了一个公放小喇叭,告诉全天下人,他很在乎,他在乎死了。
如此一来,别人岂不是更要来戳他的痛处,哪痛戳哪里。
虽说要占领舆论的高地,但二皇子这个占领法,他们是真的看不下去,太伤人眼睛了。
【网友有段子,说平帝要是还活着,看到他写的《大义诏》,他都得爆发尖叫,大喊:我的儿,你在干什么?!灵帝回答:爹,我在做一些很潮流时尚的事,你别管,我已经把握了一切!】
永兴帝很想问问天幕里的老二:我的儿,你在发什么癫啊?!
殷璋抬手捂住嘴,他快要笑死了,谁家好人会写书啊。破防了,二哥他破大防了,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无能狂怒,
二皇子脸上温度极高,放个生鸡蛋上去,估计能把鸡蛋烫熟。他虽然觉得天幕里的他没有做错,他那么做都是为了澄清谣言,但并不代表现在的他,可以从容接受周围人用看稀罕物的眼神来看他。
【在《大义诏》这本书里,灵帝说了很多世人不知道的“真相”,比如平帝最爱的是他,不是太子。他真的很努力的在告诉大家,他爹最疼的崽是他,是他,还是他!没有别人,他连他自己都骗,真做作,啊不对,是真残忍啊!】
【还有什么平帝想让他当太子,可是太子不是好人,惯会以妇人柔弱之态,哄骗父皇。太子更是嫉妒他受宠,明面上和他兄友弟恭,实际上,太子一直在背地里欺负他打压他。
灵帝他是不是以为没有史官?没有起居注?认为当时的朝中大臣全部都失忆了?】
永兴帝神情恍惚,走到二皇子面前,伸手扯了扯他的脸皮:“脸皮也不厚啊,摸着挺薄的,你说你怎么就能理直气壮地说出那种胡话呢?”
众人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落在二皇子的身上。
二皇子:“......”
殷璋一个外人都替二皇子感到社死,不愧是他,写的书太假了,因为太假,反而达到一个很好笑的效果。
【可能灵帝他自己也觉得这1.0版本离谱,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平帝对太子的爱重,世人皆知,大臣们又不是全死了,平帝到底喜欢谁,别人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吗?所以2.0版本出笼了。
此版本,灵帝称太子是他的挡箭牌,平帝将他竖在前面当靶子,是为了替他吸引众皇子的攻击,他则是在背后接受平帝的私人教育。总之就是:父皇爱我,我的皇位是父皇提前预定给我的,父皇爱我胜过太子,如今有一些好事之徒,在大逆不道的造谣我得位不正,这些人,全是逆贼!
只能说这两个版本都好炸裂,他绞尽脑汁拼命瞎掰的样子好好笑。】
所有人一边忍俊不禁,一边竖起耳朵继续听天幕爆料。
这可是活生生的一个睁眼说瞎话的例子啊!
殷璋笑,恩恩恩,对对对,二哥你是父皇红口白牙,白纸黑字亲自选定的继承人,我们不知道,父皇他也不知道,只有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
皇子们围着二皇子有说有笑地转圈圈。
“哈哈哈哈,二哥,我要笑疯了,你这句句提父皇,又句句不离太子大哥,你真的很会写,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文笔?怪不得你护着郑雀儿那个女人,我这下终于理解你了,你是觉得她和你是一路人,都是对自己的文笔,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你说你这又是何必。”三皇子使劲拍打二皇子的肩膀。
二皇子摇晃肩膀,想抖开他的手,没抖掉。
见状,三皇子笑的愈发大声,同时拍他肩膀的力气越来越用力。
二皇子咬牙,要不是父皇让他跪着不能起来,他非得打回去不可,真是讨人厌的老三。
四皇子说:“二哥,本来你的上位史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老百姓不知道,你这么一囔囔,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五皇子继续装口吃,结结巴巴说道:“缺......什么,补......什么。”
八皇子接话:“那二哥他缺的东西太多了,他补的回来吗?二哥,你告诉弟弟,你那本《大义诏》写了多少字,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告诉别人。”
二皇子骂道:“滚!我没写书!”
八皇子指着他哈哈大笑:“他急了,二哥急了,你们快看快看。”
殷璋虚假劝道:“你们别这样,二哥他也不容易,他......扑哧,他都这么惨了,他说他没写书,大家就当他说的是真的吧。”
【花轿是需要人抬的,他的好,需要绿叶来衬托。他先夸他的性格纯善,他没害过一个人,手中没有一条人命,只会舍己利人,从未有过损人利己的举动,实乃当世圣人。他在恶行累累的一众兄弟里格格不入,出淤泥而不染,光明磊落,说的就是他。】
皇子们翻白眼,这些字拆开他们都认识,合起来他们就不认识了。
大臣们:“……”二皇子好生不要脸,什么叫他手里没有人命,死在他手里的那些大臣,他们不是人吗?
【自夸过后,他开始挑剔他的兄弟。老三是个伪君子,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嘴里没有一句实话;老四是个墙头草,没有底线;老五臃肿呆滞;老六老七是蠢货;老八手段阴柔狡诈;老九善笼络,会蛊惑人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灵帝也达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成就,不过是阴间款的。】
永兴帝嫌弃脸:“朕不需要!”
太子及皇子们打了一个哆嗦,这算哪门子的兄友弟恭,老二全是在说他们坏话。
殷璋纳闷,他什么时候蛊惑人了,合着在二皇子眼里,他就是魅魔是吧。
三皇子生气:“二哥你说谁是伪君子,我看你是嫉妒我曾被父皇夸过有君子之风。你自欺欺人就算了,你怎么还凭空诬陷我们,兄弟们招你惹你了?”
天幕里的他怎么不跑出来打破老二的脑袋,告诉他别做白日梦了,哦也是,那时候老二是皇帝,他不能打。
四皇子不客气说道:“世人皆醉你独醒,二哥,你也不容易,独自沉溺在父皇只爱你一个人的美妙世界里。”怎么不干脆把你溺死。
其余皇子一个接着一个过来批评讥讽二皇子。
一两个人说他,他会尴尬,所有人都说他,债多了不愁,二皇子心情瞬间由尴尬转变为轻松,一句“我是帮你们认清自己”,惹得众人怒目而视。
【灵帝不喜他人提起先帝,可总有些大臣喜欢在他的雷点上蹦跶,没关系,写书不能解决,他还有惊世智慧!惊世智慧快想想办法啊,惊世智慧告诉他,莫怕,一切有它,该使用皇帝拥有的超级力量了。】
【灵帝搞出来一个“见知故纵法”,官吏听到或者知道有人提到过先帝,必须举报,不举报就是故意放纵。故意放纵之人,一经查实就会被判处有罪。
如此一来,朝堂哪还能安稳日子。大臣们不管是求上进,还是报私仇,又或者是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通通裹挟进来,晋怀帝三个字在当时成为大臣们相互罗织罪名,滥用刑法的倚仗。】
【朝廷尚且如此,民间更是混乱不堪。地方官吏只要说一句这个百姓提到晋怀帝,他有罪,不用审查,就能让百姓入狱。尽管以前也有冤案,但好歹是把屈打成招的流程走了,这下是演都不演了,直接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给定罪了。
民间人人自危,百姓家破人亡不在少数,后期甚至发生几起走投无路的百姓起义的事件,少者数百人,多者数千人。当然了,这些起义很快就被朝廷镇压下来。】
二皇子沉着脸,他为天幕里的那个他鸣不平,那些黔首不能多为他考虑一二吗?一言不合就起义,什么脾气啊,比他这个皇帝的脾气都要大,搞得他好像是个什么昏庸无道的皇帝。
【灵帝觉得是大臣们的错,是他们错误理解了他的政令,他决定安抚下百姓,于是他就把年号改了,这是他第二个年号的由来。他后面改了不少年号,他在位的十年里,一共有120多个年号。】
永兴帝嘴角抽搐,这么多年号,他记得清吗?
二皇子表示他记不清无所谓,大臣们能记住就行了。
【换年号,他换了120多个年号,灵帝这显眼包真的够够的,冠绝古今中外,我翻遍史书,硬是没找到有谁换年号比他还要勤快。】
【大臣们混乱,今天上朝是这个年号,明天上朝是那个年号,说错了不行,轻者扣俸禄,重者贬职免职。改过的年号是灵帝占卜算过卦,问过祖宗,祖宗托梦给他的好年号,说错了会损福气,破坏运数。
这么说大晋的祖宗还挺宠他,他要年号,他们就给。】
永兴帝不忍直视:“老二,你能不能来点新花样,一直搞托梦,你就不烦吗!”太/祖给他托梦,祖宗也给他托梦,什么都是托梦。
二皇子哼哼唧唧:“好用就行,一招吃遍天下。”
殷璋莞尔,话糙理不糙。
还行吧,至少他没有用进门先迈左脚的理由,等等,大臣们回过神来,他们什么时候要求这么低了?二皇子真是个祸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