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章(1 / 1)

【讲到这里,大家会不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灵帝害死的先帝,为什么历史上对怀帝的死因一直没有一个最终定论,他的死始终是疑云重重,天灾论和人祸论争个不停呢?因为这涉及大晋的一个政治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

【大晋察举制分为岁科和特科两大类,岁科每年一次,特科时期不定,皇帝和朝廷有需求了才会开。通过特科上来的人,由皇帝亲自考察,最高可以被任命为九卿,简直是一步登天,相应的,举荐人身份地位就比较高了,比如三公、诸侯王或者郡守。

周见泉就是被当时还是吴王的灵帝举荐给中央的。先帝接到消息很高兴,哎呀我弟弟给我推荐人了,一看,勇猛知兵法,是个人才,重用,必须重用,于是他就把周见泉提拔到身边了。】

【灵帝借此想在先帝身边放一个给他说好话的心腹眼线,大部分人是相信的,但要说他想要周见泉谋害先帝,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些不可能。

因为大晋为了解决察举制的腐败问题,配套使用了连坐制度,什么意思?就是谁推荐的人犯错违法了,谁就要受到同样的处罚。先帝死了,周见泉要是被治罪杀头,灵帝作为诸侯王,他逃不了,甚至可能会被连坐丢了小命,所以就有一些人说他是为了自保,才会保下周见泉。】

【可你要说他没有谋害先帝,没干亏心事,他能心虚成这样?】

【当下史学界大部分人是倾向于灵帝跟先帝的死脱不了关系,哪怕没有直接动手,他也间接动手了。先帝遇到地震是真的,周见泉将人救起来也是真的,至于他送回宫的究竟是遗体,还是只剩下一滴血,命悬一线的锁血状态,后续有没有人趁机做什么,比如拖延太医救治,那就不确定了,史书上没有写。

一件事搞不清楚谁是凶手,就看事情的结果对谁最有利,谁最受益,很多事情便有了答案。不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要看他得到了什么。】

大臣们若有所思点头,这话说的有理,在场的人跟天幕一样,也是倾向于二皇子不干净,谁叫他得到的好处最多。

殷璋觉得二皇子有道德,虽然不高,但他确实有道德,干出了弑兄弑侄的事儿,最后没有变成那种类人鬼物,只能说明他对太子是有感情的,即使这份感情比不上他对皇帝之位的渴望。

太子想到天幕说二皇子继位后做噩梦的状态,叹了一口气,老二心狠却不够坏,真正的恶人应该心安理得,没有丝毫伦理道德负担。

【灵帝继位后,朝中的公卿大臣们并不太支持他,先帝虽说放权给他们,但他说过的话,大臣们还是会听的。灵帝就不行了,他的政令是真的出不了未央宫。

他当皇帝不是为了当傀儡,他就想要收回权力,怎么做呢,刚开始他态度比较好,比较勤政,想着向大臣们展现他的才能,让他们知道他能治理好国家,自觉点把权力还回来,别逼他动刀子,毕竟他手里有人。他的封国很富裕,当时的诸侯王手里是有军队的,同时能自己收税,甚至可以自己铸钱。】

永兴帝看向太子,太子掩面,这是他的锅。

【可是灵帝实在不是一个多有耐心的人,三公的态度都开始松动了,结果他不干了。

他的思路很简单粗暴:杀掉这群不听他话的大臣!什么忍辱负重,什么默默发育,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统统见鬼去吧,他直接上物理手段。】

【灵帝用他的惊世智慧,创造性的搞出来一个“腹诽罪”。他肚子里说朕坏话,他想犯罪,想也不行,想也有罪。他以此为由,杀了一批朝廷上不听他话的大臣。】

大臣们忍笑,天幕促狭,智慧就智慧,偏在前面加上一个惊世,听着不是啥好词,正笑着呢,他们就听到皇帝以腹诽罪杀了一批人,一想到自己可能会是其中一员,他们哽住,脸上的笑也僵住了。

【人都有阴暗的一面,偶尔上班上烦了,谁没有想过把老板扔海里喂鲨鱼,但我们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哪像灵帝来真的。死在他手里的那些大臣,到了地府,估摸着可以跟后世大颂那位死于“莫须有”的越飞来一场交流会,交流下各自的死法谁更荒唐。】

大臣们:“......”不,他们不想。

永兴帝砸吧下嘴,饶是他见多识广,他也没想到老二这个儿子的路子这么野。不过转念一想,不怪老二觉得直接杀人见效快,他能当上皇帝,不就是杀了太子吗?

永兴帝没忍住又凑了二皇子几拳头:“给朕跪好!朕没有叫你起来,你就不准起来。”

又挨凑的二皇子以为永兴帝是不满他弄出来的腹诽罪,罪名是不好听,但有了这个罪名,不管他对大臣们做什么,他都师出有名。

二皇子说:“父皇,儿臣要是不这么做,怎么从他们手里把权力收回来?”一副“父皇,你是皇帝,你怎么帮大臣不帮我,也不理解我”的委屈表情。

永兴帝斜睨他一眼,蠢货,他是帮大臣吗?一个腹诽罪而已,搞出来就搞出来,大臣们又能如何?他气的是他杀了太子!

【这腹诽罪听着有些滑稽,但效果超群,灵帝想要的权力收回来了,接着你们以为他会励精图治吗?不不不,他来了一个骚操作,呕心沥血写了一本叫《大义诏》的书,此书乃是千古名著,流传至今。哎呀,没想到咱们的灵帝陛下还是个隐藏的文学家,了不起。】

天幕的声音颇为戏谑。

公孙达微微有些惊讶:“这本书的名字不是挺好的吗,通俗易懂,大义,不外是说君臣大义,那位灵帝难道不是想向天下诏告他要当个好皇帝吗?”

永兴帝没想到老二还能写书,写书向来是老三的强项。

殷璋眼睛一亮,他闻到瓜味了,而且似乎还是个大瓜,他兴致勃勃开始吃瓜。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写这本书的背景,当时他杀了太多的大臣,活着的人对他自然有很深的怨气,宫里宫外开始流说他得位不正,暗指他谋害了先帝,至于是谁说的,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

永兴帝无言以对,宫外管不了,宫内怎么也管不了?老二他真的当的是皇帝?

“未央宫就是皇帝的家,你在自己家都不能当家做主,管不好人,老二,你说说你还能做什么?”

二皇子挺着脖子说道:“儿臣能杀人。”

“杀个屁,你给朕闭嘴!”永兴帝踹了他一脚。

【灵帝当初是拿着诏书继位的,诏书哪来的?据当事人灵帝爆料,诏书是先帝这位兄长给他的,皇位兄终弟及,用诏书确保他继位的合法性。我就想说,那时候先帝死都死了,难不成他为了让你登基,不让人抨击你得位不正,特意复活过来,当了一回亡灵法师,专门给你写下一份诏书帮你免除后患?兄弟,别太离谱了,大家都猜得到诏书是你伪造的。】

太子回忆过往,扭头看向二皇子,一脸震惊:“所以这就是你喜欢模仿我字迹的原因?”他更伤心了,他一直以为二皇子是喜欢他,想要跟他写一样的字才会模仿他的字。

二皇子想说是,可太子的眼神太恶心人了,他粗声粗气说道:“不是!”他又不能未卜先知,怎么知道他将来会伪造诏书。

父皇夸过太子的字写的好,他也想被父皇夸,他先模仿太子的字,然后再超越太子,独占父皇的夸奖!

太子追问:“那是为什么?”

二皇子不耐烦了,对太子发脾气:“为什么,为什么,你就只会说为什么吗!”语气暴躁。

殷璋瞥了眼站在二皇子后面,黑着一张脸的永兴帝,叹气闭眼,二哥记吃不记打。

明知道永兴帝最疼太子,他自己未来又不干人事,不乖乖认错,偏一个劲的和太子闹脾气,永兴帝能看他顺眼?

“砰!”永兴帝拳头落在二皇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