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帝为人佛系,对当皇帝没有太强的欲望,皇帝的滋味,他提前体验过了,他已经倦了。现在不就有人因为赚的钱太多,称他不喜欢钱,对钱不感兴趣吗?在我们看来,这人是发癫了,可仔细想想,他说他不喜欢钱,没耽误他继续赚钱,太子也是,他无欲无求,不影响他当皇帝。】
【怀帝垂拱而治,放权给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不是喝大了脑子离家出走,被身边以萧肃之为首的儒生哄得团团转,这是有原因的。
先帝活着的时候,怀帝会经手朝中大大小小的政事,但最后都得送到先帝那里,让先帝拍板定案,他有人兜底,后来不过是换了一个拍板定案的对象,由先帝变成三公。三公有无本事,能耐如何,怀帝和他们相处那么久,心里肯定有数。】
殷璋轻轻拧眉,心中大为震撼,为太子的操作。
他无法理解,太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真的舍得把权力分出去。就算丞相他们有能力,他难道不怕权力给出去收不回来吗?
在什么位置就该做什么事,无论是皇帝的本能,还是皇权的排他性,不是都应该视权力为禁脔,不容他人染指吗?当皇帝不是玩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太子......太子太与众不同了。
天幕说太子继位后,性格反弹稍微大了点,这是稍微吗?简直是装了个弹簧,快窜上天了。
【其实,怀帝放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身体不能支撑他长时间处理朝政。先帝葬礼上,怀帝是“帝恸哭,厥数日,遂不复如初”,先帝去世,他悲痛欲绝,晕厥几日,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大不如从前。
一夜白头的故事都听说过吧,人在极度悲伤之下,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出现。怀帝虽然没有一夜白头,可是他的精神气一下子就垮了。】
永兴帝紧紧握住太子的手,满心满脸的感动:“太子。”他就知道太子对他的感情,不会比他对太子的爱少。
太子难得有些害羞:“父皇。”他从小到大,身边一直有父皇陪伴,他无法想象,父皇不在的日子。
皇子们:“......”他们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在那边腻歪的父子。
【怀帝和平帝这对父子认真研究的话,其实挺有意思的。
他们这对皇家父子在历史上是一对佳话,真佳话,不掺假。后世皇帝有模仿者,最为出名的是大庆的康希皇帝,康希想和他的太子弄一出父子佳话出来,结果他的父爱不够纯粹,有爱,但不多,太子被他折腾的够呛,成为中原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二废太子。】
永兴帝指指点点:“后世皇帝学朕,学的一点也不像,想学就认真的学。”太子废一次就够了,那个康希皇帝竟然废了两次,够狠。
【怀帝对他的兄弟很好,弟弟们去封地后给他上贡,送的是封地土特产,比如玉璧珠宝、狐皮貂皮、猞猁狲,他回礼布匹、金银和粮食等物,送同等价值甚至更高价值的回礼,偶尔会加倍。诸侯们进贡犹如纳税,他不回礼别人不会多说什么,但他觉得兄弟们给他上贡,说明他们对他这个兄长爱戴又忠心,他投桃报李,多回点礼,双方礼尚往来。萧肃之等人不反对,礼尚往来合乎礼制。
先帝给他留了丰厚的家底,他可以随意造,虽说有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意思,但没办法,他太富了。外人认为多,在他眼里不多是九牛一毛,再则东西都是给自家兄弟又没有给外人,让外人占便宜。】
虽然但是,未来注定会去封地就藩的殷璋还是很高兴太子出手阔绰,他作为天子享有整个天下,手里随便漏一点,对他们这些小小的诸侯王而言,就是泼天的富贵。
殷璋畅享未来,那么多的钱财,他可以拿去修建一个供他修炼的豪华道观,不,直接修宫殿。他才不会傻兮兮的去住破地方,修道不妨碍他好好过日子。
太子在大晋是个顶尖的富二代,老话说的好,不怕富二代躺平,就怕富二代有上进心出去创业,多少人创着创着,家业都给赔进去了。就像天幕说的那样,太子把钱给他们,总比给外人好。
【大家是不是觉得怀帝对他的兄弟太好了,好的有些不正常?你们得知道,先帝对他颇有种寡妇养儿的心态,对他的控制是方方面面,他稍微亲近一些太子妃,先帝都会不高兴。不能亲近女人,他只好亲近兄弟。而且他照顾教养兄弟的过程,也是他休息的时候,所以他对兄弟好不奇怪。
又因为他说过,封地若是发生灾情,可以不用纳贡。在他在位的两年时间,朝廷很少会收到诸侯王的税,不是这个兄弟的封地有旱灾,就是那个兄弟的封地有蝗灾,有的是真闹灾了,有的就是虚报。他倒贴不少钱财,诸侯王们养肥了不少。
我只能说,这样的哥哥我也想要,请给我来一打!】
天幕下的人羡慕得直流口水,他们也想要一个时刻挂念自己,不停给自己塞好东西的兄长。
永兴帝头疼,他以为他很了解太子,天幕告诉他,不,你不了解。
太子在儿子、兄长和太子的位置上,可以打满分,在皇帝的位置上,分数不及格。
永兴帝期盼问道:“太子,你告诉朕,你是以身入局,想以此向后代证明儒家那套复兴周礼的理念于国无益,纯属损己利人。”
太子不解,太子疑惑,太子满头问号,他想象不出来将来已经是皇帝的他,是怎么想的。面对永兴帝的问话,他回答是不对,回答不是也不对,还好天幕及时出声给他解围了。
【史书上记载,怀帝是因病而亡,其实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落水而亡。
建和二年,怀帝狩猎回宫,带着猎物经过渭河,落水淹死了。对于怀帝的死因,有两种说话,一种说法是怀帝落水是点太背了,遇到天灾。另一种说法就值得说道了,怀疑他是被人害死的,乃是人祸也。
【这两种说法是爹说爹有理,娘说娘有理。支持天灾的,是因为《晋书·怀帝纪》中有记载,“京师、太原、雁门地震,三郡地裂水涌”。怀帝经过渭河是遇到了地震所诱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损失惨重,带去的侍卫十不存一。
如果不是遇到人力不能抗衡的天灾,损失不会这么大,当时大晋又没有战事,总不能说是匈奴跑过来偷袭,才会死这么多人。真要是匈奴搞的鬼,在自家门口害死了天子,大晋怎么可能不狠狠报复回去。死的是天子,不是路人甲乙丙丁。】
【天灾能完美解释他的死因,人祸也能,证据就是当时找到怀帝,并将其送回宫的一个叫周见泉的侍卫,在晋灵帝上位后被封侯了!
对,你们没听错,他一跃成为诸侯王!不是食邑侯,是正儿八经有封国的诸侯王!
升职速度超乎想象,这得做出多大的贡献,才能让他在当时已经没有异姓诸侯王存在的大晋,成为诸侯王。他能获得这么高的政治地位,肯定是参与了某些事件、某些变故,比如政变、政变、还是政变!】
信息量巨大,又是太子被害死,又是晋灵帝这个恶谥,永兴帝愤怒至极,脑门上的青筋鼓起,突突直跳,目光可怕的似要杀人:“混账东西!太子有何对不起你,你这逆子竟然要杀他!还杀成功了!逆子!什么仇什么怨,太子难道不是你的骨肉至亲吗,你怎么下得去手!”
殷璋下意识在心里接话:“他没有下手啊,下手的是别人。”
永兴帝围着皇子们转圈大踱步,看起来很想揪出景灵帝把人打一顿,离他近的皇子都被他不客气地踹了一脚,表情不对的也被他踹了。
殷璋不动声色地退到后面,将众人护在身前。
永兴帝踹了几脚后,皇子们离他远远的,一旦发现他要过来,众人跟小鸡崽似的挤做一堆躲闪。
期间还在内讧,一个个怒气冲天,想找出是哪个王八蛋敢弑君。一是念着和太子的兄弟之情,二是把太子搞死了,这个上位的兄弟能有太子那么大方吗?想也知道不可能,这兄弟的谥号可是叫晋灵帝。
想到这儿,他们更气了。
大臣们低眉垂眼,不敢瞎看永兴帝和皇子们老鹰抓小鸡的画面,就怕以后永兴帝想起来他们看了皇家的热闹,找他们麻烦。虽然他们知道,就算他们不看,永兴帝该找他们麻烦还是会找,但态度总得摆出来。
公孙达愁眉苦脸,即使天幕还没有开始说晋灵帝都干了些什么,但他能肯定未来天下会大乱,治而乱损曰灵,好祀鬼怪曰灵,重点在这个乱、损上。
之前天幕说过西晋一共6位皇帝,晋灵帝是第5位,想也知道大晋江山是被他玩完的,最后一位皇帝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只是一个背锅的,大勤那位勤二世例外,他不在常规王朝亡国规律里面,他是主动亡了自家江山。
殷璋在想那位光文帝做事挺讲究的,跟他一样讲究。
是有比“灵”更难听、更直白、更下级的恶谥,但光文帝这位东晋的开国皇帝,终究和晋灵帝是兄弟,作为胜利者,还是愿意留点面子。
真要是让臣子给他上个炀、戾、纣、幽这样的恶谥,保不准光文帝会被隔空碰瓷,头上多个“就是他,他有个畜生兄弟”的刻板标签,成为后世人嘴里的谈资。
大勤那位勤始皇不就被勤二世给捆绑销售了吗?
一提到勤始皇,谁不会嘴巴顺溜,必不可少地说一句他有个畜生儿子,明明勤二世是坨屎,大勤以后的人,总是习惯性的将这坨屎往他身上糊。
【建和二年七月初四,吴王殷弘继位,改年号隆昌,在位十年,绥和一年驾崩,谥号晋灵帝。】
二皇子殷弘惊喜不已,天幕说他是皇帝!
他差点没乐出声来,皇帝啊,他真的当了皇帝!哈哈哈哈哈哈!
察觉到周围人看他的目光很不善,二皇子意识到现在不是他该高兴的时候,他想表现出愧疚和悲痛,他再高兴也知道“灵”字作谥号不好。
奈何他心里实在太高兴,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脸上的表情变得扭曲又狰狞,生动演绎了什么叫“脑子说:我行。身体说:不,你不行。”
殷璋唏嘘,二哥想必是将这辈子的伤心事都想了一遍吧,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演出悲痛来,伤心事就那么少吗?殷璋想了想他的皇子生涯,好吧,伤心事是挺少的。
见二皇子还在演,演技之拙劣,殷璋实在不忍直视。二哥啊,装不好就不要装了,在场的人只要没瞎,都看得出来你是真的高兴,快高兴疯了的那种高兴。
知道晋灵帝是老二,永兴帝有些惊讶,老二一直跟在太子身边,他以为他是真心追随太子,没想到他是内里藏奸,将他和太子骗过去了。
永兴帝说:“老二,你很好,很有出息,你都当上皇帝了,朕以后是不是也得改口叫你灵帝啊?”
妈耶!父皇他叫我皇帝!二皇子再也忍不住,直接大声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