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土豆丝饼(1 / 1)

“小安,你喝点紫苏饮,腻不腻呀。”

姜南给沈安倒一杯完全冷却的紫苏饮,看着他一口接一口吃红烧排骨,嘴唇上都沾着酱汁,红艳艳的。

“一点也不腻,好吃的不得了。”

沈安咬完一块,听话地端起紫苏饮,喝一口。

姜南觉着今日这道菜做的味道有点不太完美,她多放了点冰糖,水又少掺了点,辣味不足,甜味过了。

不过整体味道还不错,肉也不柴,入口淡淡的辣味和诱人的甜味。

吃到最后,碗里只剩下红烧汤汁。

沈安舀了小半碗饭,把汤汁浇进去,吃得津津有味。

“小安真会吃。”

“他啊,馋嘴狗。”

姜南和周氏已经吃好,她跟周氏商量明日做些紫苏饮去卖。

“紫苏倒是多,不用上到山上,家里后园子这块有小路,那里就有。”

她受姜南的影响,在山上瞧见认识的野菜,就喜欢挖一些回家。

“那一会我和阿娘去后山坡采些紫苏叶回来,正好冰糖还剩不少呢。”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沈安嚼完最后一嘴饭,喝一口紫苏饮,着急忙慌地说。

“小安,你走了,家里谁收拾呢,嫂子和阿娘采回来,你帮着一起洗,行吗?”

沈安被养得外放不少。他很喜欢跟着姜南和周氏上山出摊。

“好,我来收拾家里。”

沈安得了任务,他高兴得很。

夏季昼长夜短,现在都还有人在地里劳作,两人收拾好背篓就往后院去。

准备好第二日出摊用的食材,沈家小院也歇了。

夜鸣蛙叫,繁星之下,传来几声犬吠。

“今日回来,我去找沈贵叔多做些竹筒杯。”

“一会娘卖完凉粉,回来找你孙婶子说。”

姜南点头,带着沈安去县上。

辰时过,姜南已经把摊子摆好。

姜南把火生起来,开始炸土豆。

不是集市日,街上的人比昨日少多了,小摊贩也少了些。

“小娘子,小娘子!”

一声喊叫,姜南抬头看去,是昨日的小公子。

“小公子来了。”

“我哪是什么公子呀。”

小叶子羞赧地抬手挠挠脑袋,又接着说:“小娘子,给我各来两份五文的狼牙土豆和凉皮。”

“两份?”

姜南困惑确认,两份,土豆是有饱腹感的食物,客人多买,她自然高兴,可她喜欢美食,也不希望有人浪费。

“是,小娘子不必担心,这是给我家公子买的,昨日没能卖到,我家公子有些不开心,今日多买些。”

姜南闻言,放心了。

她开始做狼牙土豆,等待的过程,她把凉皮先拌好,给人装好。

炸好的土豆,表面还浮着油,酱料一淋,咸香辣爽的味道四散开来。

沈安闻着小小地咽口水。

姜南今日算是开张了。

一下赚了二十文。

“小哥儿,这是自制的紫苏饮,你拿去尝尝。”

姜南赠送了紫苏饮。

“多谢小娘子。”

小叶子买好东西就去到福仙楼。

他把简陋装盛的狼牙土豆和凉皮全都换成酒楼的碗装好。

今日书院休沐,他家公子会来福仙楼用饭。

昨日他家公子吩咐过,一定要买到这新奇吃食。

姜南的小摊,名人效应还没过,今日还有不少学子来摊子买。

有好多自己带着碗。

姜南倒觉得方便。

她的动作越来越快。

小竹筒里铜板也越来越多。

“小娘子,你这竹筒里装的是甚,怎的还加个盖子。”

姜南把手中做好的狼牙土豆和凉皮递给面前的客人,拿出手帕擦一下额头的汗珠,才道:“解暑祛湿的茶饮,紫苏饮,两文一竹筒。”

“只是家里做的竹筒有限,还得各位客人自己找容器。”

“紫苏饮?”

“这倒是稀奇,先前光知紫苏可做菜,没想到还能做茶饮。”

“给我来一份。”

“您稍等。”

姜南接过那人递过来的碗,给人倒了一竹筒的紫苏饮,得了两文。

有人就住在街上,走时还在说:“小娘子,你这紫苏饮可得等等,我立马回去拿东西来装。”

姜南笑着说好。

沈安接过卖茶饮的活计,姜南也专心做狼牙土豆和凉皮。

午时一到,码头的工人也下工。

沈贵和沈虎一下工就看见周氏的摊位。

“周婶,周婶。”

“沈大哥,虎子。”

周氏应声,她对面也有两个卖凉粉的,比她便宜一文,样子却不如她家的好。

虽然不如之前卖得好,但有不少工人还是喜欢自己的凉粉。

别家的都不化糖水,只有她家。

“来,沈大哥,虎子,这是小南做的紫苏饮,解暑气的。”

周氏拿了两竹筒递给沈贵和沈虎,又化了凉粉。

沈贵忙不迭回绝:“可不兴这样,弟妹你自己留着赚银子。”

“不缺这一两块的,快拿着,客人都来了。”

沈贵扭头看,他一起上工的工人有不少往这边走,他只好拿着吃食,跟沈虎走到一旁。

周氏吆喝的声音不算大,但很清楚。

紫苏饮也卖出去不少。

“虎子,去给你周婶买两个大肉包去。”

他听周氏吆喝,紫苏饮两文一竹筒的,他和沈虎就喝了四文。

“好。”

沈虎囫囵先喝一口紫苏饮。

凉凉的,酸甜酸甜的,紫苏清香醒神,一口下肚,燥热都被压下去。

周氏很聪明,她听姜南说紫苏饮要凉的才好喝。

她到码头,先花钱租了水桶,把这茶饮放于凉水中。

“这饮子真好喝。”

沈虎嘴里答应好,又被紫苏饮吸引,一口接一口。

“赶紧去!”

沈贵看着儿子一脸馋样,实属没眼看,一巴掌拍人背上。

“好好,我这就去。”

沈贵失笑,心中却道,这紫苏叶子,他家娘子也是用来煮过水的,涩嘴得很。

他喝一口。

不涩不苦,香甜,略酸,把过热的暑气压下。

他方才还没食欲,现在感觉好不少。

他儿子没说错,这饮子当真好喝。

周氏一边吆喝一边给人切凉粉。

对面卖凉粉的不甘示弱,大声吆喝着。

“爽口凉粉,两文一份,解暑吃食,都来看一看。”

果然有人被两文的价格吸引过去。

但周氏今日可不止卖一种吃食。

“紫苏茶饮子,两文一份,两文一份,甜口茶饮,两文一份。”

“娘子,你说这什么什么茶饮,两文一份,是什么样的?”

周氏拿起在水中泡着的竹筒,瞧着说话的大哥手里拿着碗。

她道:“大哥,我也不说假,您把碗拿过来,我给您尝尝,您就知晓。”

那大哥三两口喝完碗里的凉粉,递上去。

“这喝着也不像茶啊?”

后面的人听此言,心中失望,茶多金贵,平时去茶摊喝茶,少不了要好几文,且那茶水还涩得不行。

“怎的不是呢,这饮子可是甜口,自然压了那涩苦味道。”

周氏瞧见对面那摊子的大汉眯着眼瞧这边。

她自然不会说这就是紫苏饮,她先前去县上的,见过不少茶铺,她干脆说这是茶饮。

“倒是没错,这茶饮喝着比那茶铺的茶水要好喝。”

这样一说,好多人不买凉粉,就买这茶饮。

他们瞧着这色,都忍不住想尝一口。

时辰慢慢过去,周氏带来的东西也卖完了。

她拿着沈虎给的两个大肉包,准备回家了。

周氏比其他摊先卖完,也就错过那摊子的人咒骂她的话语。

周氏回到家,先上山,再做午食,休息一会,又去地里。

两个多时辰后,姜南也要收摊了。

土豆比昨日剩了些,紫苏饮卖光了,凉皮也是。

等姜南和沈安到家,小院里周氏和孙婶的谈话声还响着。

“不就是做几个竹筒子,还能让你拿银子不成。”

“孙姐姐,这银子得拿。”

“你要是这般······”

谈话被打断。

“阿娘,婶子,我们回来了。”

“小南回来了。”

姜南收拾好东西,她听阿娘说,拿钱请沈贵叔给家中多做些竹筒子。

想来,今日的紫苏饮应当卖得不错。

姜南见两人互相推拒着,她知道孙婶心肠好,可她家也不能一直这样占便宜。

她上前跟孙婶子说了好些,这才让人把银子收了。

送走孙婶子,姜南开始处理今日剩下的土豆。

姜南准备把它弄成土豆丝,做一个土豆丝饼。

姜南先准备第二日的食材,才做晚食。

土豆丝饼简单易做。

她把处理好的土豆丝,焯水煮熟。

沥干水分后,加鸡蛋和淀粉,搅拌均匀,带着一点糊糊状,就能热油开炸了。

一个一个炸至金黄,圆饼四周,土豆丝顺着中心延伸,没被淀粉糊糊裹住的土豆丝,被炸的焦黄。

天热,熬了点青菜粥。

晚食就这样简简单单的。

一家人坐在堂屋,太阳还未下山,天边被晒得火红,退去照射的日光,堂屋变得凉爽。

土豆丝饼,从边缘往里吃,酥脆的口感,慢慢变得软糯。

被淀粉裹着的中心,并不显得厚重,反倒香味十足,炸物的味道,让人感觉愉悦。

姜南做的时候放了点辣粉,微辣,正好喝一口青菜粥,清刷着嘴里的辣味。

菜肴美味,山间蝉鸣,沈家小院笑声阵阵。